主題為“一帶一路,文化傳承”的2018年第十九屆風景園林學會規劃設計大會于6月中旬在甘肅省蘭州市召開。由上海亦境與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聯合設計的“西安西咸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方案”入選本次大會論壇交流項目。上海交大設計學院副教授、亦境公司副總經理、亦境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湯曉敏博士代表項目組在大會“城市景觀與公園設計”分論壇上做了“西安西咸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報告,分享了如何在城市濱水前沿空間設計中創新演繹傳統文化的同時,綜合展示歷史人文與自然和諧之美相融合的濕地景觀,激發濱水前沿空間活力,點亮“公園城市”。
“城市第一濱水界面,城市線性發展的依托”
目標與意義
西咸新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2014年正式成為國家級新區。2017年劃歸西安管理,剛滿一周年的西咸新區已成為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秦漢新城作為西咸新區五大新城之一,依托秦咸陽遺址和西漢帝陵遺址,定位為歷史文化旅游展示區。
西安西咸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是“公園城市”理念在風景園林行業的一次響應,立足打造“自然、活力、人文”的目標,融合“生態、景觀、體驗”為一體,旨在保護渭河古樸、壯麗的自然景觀風貌,成為秦漢新城的城市第一濱水界面,為城市的線性發展提供依托。
一帶·一廊·一橋·五區·十二景
布局與策略
通過文化傳承、生態修復與空間激活的規劃理念,形成“一帶·一廊·一橋·五區·十二景”的分區結構,營造多元化的濕地景觀體系。
“以水為基·生態為本”
生態修復
依托水資源、保障水流量、利用水景觀、弘揚水文化、做活水生態,將渭河水引入基地,構建凈化河水的雨洪調蓄帶,引領新城生態示范。秉著“保護也是修復”的理念,優先保護渭河水生態及沿岸生態環境,形成渭河生態區,走綠色發展之路。
將濕地生態修復分為兩大板塊:
以人工濕地打造再生濕地生境示范體驗園,通過地形改造,利用梯級濕地分階段凈化水質;
以原生濕地打造原生濕地生境體驗園,最大程度的保護原生水系,尊重原始地形地貌,保護現有植被群落及動物棲息地。
“渭水暢想·秦漢文韻”
文化傳承
以秦漢文化為主線,以“渭水暢想·秦漢文韻”為主題,從秦漢文化、渭河形態、自然生態等方面提取設計元素,同時充分利用現有地形高差,打造一個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濕地公園景觀。
龍形橋——演繹秦漢”龍“文化
通過對地域文化特色的分析,抽取漢代龍紋元素,提煉其中的線條形成“龍形橋”的流線形式。橫跨市政主干道蘭池大道、城市支路二道壩,解決基地在平面、空間、豎向上的割裂問題。
秦韻廣場——演繹”秦漢文韻、渭水特色“
以水形、水韻為設計母題,抽取秦漢文化、渭河流水形態、自然生態,通過兼具交通與標識功能的電梯設施——標志塔、主出入口標志性雕塑——“秦”字雕塑、結合瓦當文化與渭河流水形態的景點——水幕墻等載體,點明主題,彰顯秦漢文化,塑造一個具有文化特色的主出入口。
華蓋廣場——演繹”秦“華蓋戰車
以“秦”華蓋戰車為設計原型的景觀藝術裝置,模擬折線水流的耐候鋼板藝術裝置,作為入口的引導,表達“秦”文化特色。
觀景塔——演繹”渭河水韻、瓦當文化“
觀景塔:將渭河水進行抽象化演繹,提取“水紋”形態,結合秦漢瓦當元素,外形現代自然,色彩設計上取自秦“黑”、漢“紅”。
水紋鋪裝——演繹”渭河水韻“
取形于渭河的平面形態,渭河河道蜿蜒彎曲,多處出現“S”型河彎,以此為原形,通過曲線紋理的具象藝術形式,演變為自然式的水紋鋪裝形式,表達場地的意境和主題,體現了新城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內涵。
項目檔案
項目地點:西安西咸新區秦漢新城
項目規模:全長15.6公里,規劃總面積647公頃
重點規劃范圍:5.0公里,面積156公頃
獲獎情況:榮獲亦境2016年度亦境優秀項目一等獎
亦境斬獲IFLA-AAPME杰出獎等3項國際設計獎 | 喜報
2022-09-02篤行·共進 | 亦境十四周年寄語
2022-08-08劉冰:設計源于生活 聚焦內心世界 | 亦境那些人
2022-07-01亦境項目榮獲“第二屆上海市舊住房更新改造設計評選活動”優勝獎 | 喜報
2022-05-25亦境項目入圍2022年WLA世界景觀建筑大獎 | 喜報
2022-05-18同心守“滬” 亦境志愿者在行動 | 亦訊
2022-05-13乘風破浪的女性設計師:亦境設計師姚素梅入選首屆“上海市十大優秀青年風景園林師”提名 | 亦訊
2022-03-07蘇州“最美口袋公園”揭曉!亦境5個項目獲此殊榮 | 亦訊
2022-03-03職業小體驗 大大建筑夢 | 上海市揚波外國語小學職業體驗活動在亦境開展
2022-01-12人民的城市:天安千樹&北外灘·綠之丘考察記|亦行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