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古文人傾倒之地;成都,悠悠民謠回蕩之地。一山一水,一街一樓,美到雅俗皆賞,美到流連忘返。這里是亦境2018考察之行的第一站。
天府之源 驚世之工
——都江堰——
余秋雨曾在散文中贊嘆過“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彼氖冀?,比長城還早了數十年。雖不如長城延綿遼闊,卻潤物無聲,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
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秦代,并沿用至今。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才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步入景區,南街與復興街之間呈現出一座雄偉壯麗的廊式古橋——南橋。其不僅有精致的門樓,橋梁更是修建得雄偉壯觀,結構考究,橋上還有各種彩繪、雕梁畫棟,令人賞心悅目。
都江堰景區里,走不遠就是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心原型噴泉下游四根橫躺的鐵柱,稱作“臥鐵”。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后來演變為臥鐵?,F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我們看到的四根臥鐵是復制品,其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寶瓶口是進入都江堰景區的第一個水利工程,用以嚴格控制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因從高處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體工程。通過巧妙的設計,可以疏通洪水、分流,還具有強大的排沙石功能,這里也是都江堰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魚嘴分水堤位于都江堰最深處,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壯觀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可視為都江堰的精髓。
造訪萌寶生態家園
——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坐落于成都北郊斧頭山是成都,乃至整個四川旅游,的招牌?;亟ǔ闪丝蒲写髽?、開放研究實驗室、獸醫院、獸舍和熊貓活動場、天鵝湖、大熊貓博物館、大熊貓醫院、大熊貓廚房等,既是大熊貓繁育科研機構、科普場館,也是適宜大熊貓及多種珍稀野生動物野外生息繁衍的生態公園?;丶匀簧揭帮L光和優美人工景觀為一體。除了憨態可掬的國寶熊貓,精致的景觀建筑小品和極具地域特色的豐茂植被也撩起了亦境考察團的強烈興趣。小伙伴們紛紛打開手機上的植物識別軟件,一路探究,盡顯專業精神。
成都街巷的萬種風情
探究一個城市的性格時,一定要去走走她的大街小巷,才能領略到那骨子里的柔情。成都的街巷中,有原汁原味的川西古街;有國內老街改造、藉古融今的先行者;也有時尚融合的現代商業綜合體……或濃妝,或淡抹,各有風情。
——錦里——
錦里,或曰錦官城,其名字由來,根據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于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墻,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焙蠹匆藻\里為成都之代稱。
現在的錦里是一條被選為“全國十大城市商業步行街”的仿古街巷,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而成,作為武侯祠(三國歷史遺跡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街道全長550米,現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業街,號稱“西蜀第一街”,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錦里一期于2004年即建成開放,其改造設計可謂國內歷史街區向“新中式”城市商業步行街改造的先驅者。
古街建筑14000余平方米,仿清末民初風格,布局嚴謹有序。業態集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以展示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主,是成都市區內體驗傳統風貌古街坊不可錯過的好去處!值得借鑒的是,錦里不只單純地復古。其傳統中也融入了恰到好處的時尚元素,使這里成為鬧市中最休閑、最浪漫、也最有歸屬感的精神驛站。
——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是成都市區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包括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平行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較成規模的清代古街道。沿街建筑多由當地清、民時期古建筑改造而成,是老成都的生活縮影,環境整潔宜人。曲折蜿蜒的小路兩邊布滿特色商店和成都小吃。喝茶、掏耳朵、川劇變臉等地方特色應有盡有,適合深度體驗巴蜀的人文特色和民俗文化。漫步期間,一種久違的老城區市民生活場景,一一浮現眼前。相比錦里的古風習習,它既擁有清末民初的四合院落,也有兼具藝術和文化底蘊的殖民時期花園洋樓,更具有中西合璧的氣息。
——太古里——
太古里是融合城市人文、創意時尚都市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綜合體,在國內設計界備受關注。整體規劃上通過快里和慢里構成的開放式、低密度街區購物中心??炖锸秦炌ㄕ麄€街區的主要動線,連接時尚人潮廣場的潮流脈向。慢里是圍繞大慈寺的慢生活流線,定制的是愜意休閑,美食街區的生活里巷。
其建筑風格秉持“以現代詮釋傳統”的設計理念,保留古老街巷與歷史建筑,再融入局部2、3層獨棟建筑,優化整體建筑肌理。外立面上,川西風格的青瓦坡屋頂與格柵配以大面積的玻璃幕墻,以古典穿插現代的手法營造出一片開放自由的城市空間。
體驗巴蜀古都、三國文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化藝孕育一座城市。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延展成為城市設計者們更為關注的內容。這次考察中,成都對于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展示,為我們提供了頗多寶貴的借鑒。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離成都市區最近的古鎮,自古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處在府河與鹿溪河的交匯口。此處,河面寬闊,水勢平穩,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碼頭,曾是蜀中,特別是成都對外交往的一條黃金水道,更是南方絲綢之路的物資集散地。
古鎮現存民居多為明清時期建筑。鎮上古牌坊、古寺廟、古建民居與繁茂的古榕樹渾然一體。青石板鋪就的街面,青瓦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盡顯古香古色。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詩圣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了上百首詩歌,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園內亭臺林立,古木參天,主要景點有詩史堂、工部祠等,杜甫當年的茅屋故居,是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復建的,如今成為了杜甫草堂的標志性景觀。曾經通過度娘,屢次借鑒杜甫草堂的園林建筑為我們設計作品中的藍本。這次近距離鑒賞,小伙伴們均不失良機,多角度頻舉相機,收集一手素材。
——武侯祠——
武侯祠可謂中國巴蜀文化承載的核心景點。其歷史最早始于公元223 年,起初是修建了劉備的陵廟,后世與諸葛亮的祠堂合并才形成了現存的武侯祠君臣合廟,也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風云三國的往事在這里沉淀,成為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
——四川博物院始——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位于成都市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銅器、張大千繪畫作品、四川漢代畫像磚和陶塑等。
四川博物院主體建筑采用"門、堂、廊“的中國傳統建筑元素構成空間序列,主體建筑圍繞“T”形的中庭來組織各種功能,展區共分三層,一層以四川漢代陶石藝術展為主,展示品多為粗曠古樸的漢代石刻藝術和陶塑藝術,這里是了解四川歷史的好地方。二層主要由巴蜀青銅館、大風堂(張大千書畫陳列館)、中國書畫精品館和瓷器館組成。大風堂是國內藏有張大千作品最多的地方,尤為吸睛的是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精美逼真的畫作,仿佛帶你回到了真正的敦煌石窟。三層是藏傳佛教文物館、萬佛寺石刻館等展館。
走讀成都風情 品味蓉城美食
不懂生活,怎能成為一名好設計師?走讀一座城市,怎能不身在其中地體驗下當地民俗風情,嘗一嘗最“成都”的滋味。從黃龍溪古鎮開始,錦里、寬窄巷、太古里……成都簡直就是舌尖上的城市,每一站都給我們帶來驚喜。
成都的美,在于一種浸透在骨子里的愜意。從街巷到建筑的細節,從人流步履的節奏到紅油火鍋里彌騰出的香氣,無處不散發出舒緩和閑適……也許這才是理想“宜居”城市吧。
亦境斬獲IFLA-AAPME杰出獎等3項國際設計獎 | 喜報
2022-09-02篤行·共進 | 亦境十四周年寄語
2022-08-08劉冰:設計源于生活 聚焦內心世界 | 亦境那些人
2022-07-01亦境項目榮獲“第二屆上海市舊住房更新改造設計評選活動”優勝獎 | 喜報
2022-05-25亦境項目入圍2022年WLA世界景觀建筑大獎 | 喜報
2022-05-18同心守“滬” 亦境志愿者在行動 | 亦訊
2022-05-13乘風破浪的女性設計師:亦境設計師姚素梅入選首屆“上海市十大優秀青年風景園林師”提名 | 亦訊
2022-03-07蘇州“最美口袋公園”揭曉!亦境5個項目獲此殊榮 | 亦訊
2022-03-03職業小體驗 大大建筑夢 | 上海市揚波外國語小學職業體驗活動在亦境開展
2022-01-12人民的城市:天安千樹&北外灘·綠之丘考察記|亦行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