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申城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雪,上海亦境在黃浦江東岸濱江景觀項目洋涇、中棧地塊為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開設了一堂校企合作課程“與風景的對話?景觀作品的誕生”,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園林藝術的魅力。
上海亦境景觀院副院長戰旗、中棧地塊主創設計師張明明與上海交大17位2018級新生及李玉紅老師相約黃埔江畔洋涇碼頭,一起走進洋涇、中棧的前世今生。
兩位設計師細細講述浦江歷史、碼頭風貌,從防汛墻景觀工程處理、地面鋪裝材料運用、濱水景觀植物配置、工業遺址景觀規劃等方面為學生們進行了詳細介紹,以深入淺出的講解闡述了如何將這些碼頭遺址以新的語言、新的詮釋,衍生新時代的繁花似錦,展示新的浦江風貌。通過對風景園林設計的獨到見解,帶領同學們感受了老碼頭的脫胎換骨。
兩個多小時的講解干貨滿滿,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明確的定位和了解,在現場實踐課堂中了解自己本專業學科的意義和作用。
2018新年伊始,浦東濱江公共空間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段22公里全線貫通開放。東岸貫通,是浦東“十三五”期間十大改革創新舉措之一,也是兌現“還江于民”承諾的具體實踐。
東岸貫通后將全面實現黃浦江東岸的“通、綠、亮”,即全線貫通、有綠道、有亮點;實現黃浦江東岸從工業時代的“銹線”到金融貿易集聚的“金線”,再向開放共享的“彩線”轉變;黃浦江東岸也將成為面向國際、富有特色的世界一流濱水空間。
自2015年開始,亦境設計團隊參與了22公里黃浦江東岸濱江公共空間洋涇、中棧項目的方案比選直至項目實施的全過程,歷時3年多。目前,除了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線貫通外,沿線綠地也已相繼建成。
--洋涇綠地--
洋涇綠地總面積為46192m2,東臨楊浦大橋濱江綠地,西接洋涇港,與東側楊浦大橋濱江綠地形成一個整體,是目前貫通的22公里濱江公共空間的起點?;卦窞槿簵?,20 世紀90 年代后改作通用性碼頭(歇浦路碼頭)。
設計以“起點揚帆·綠活洋涇”為主題,秉承在森林中運動的理念,以運動、休閑、觀景為特色,300m林蔭慢跑環串聯各個活動節點,形成簡潔開放、精致生態的綠地景觀。
--中棧綠地--
中棧綠地與北棧綠地隔塘橋輪渡站相連,南接船塢濱江綠地,基地總面積為20683m2?;卦窞椤爸腥A中棧碼頭”(上海港煤炭裝卸碼頭)。
設計以濱江公共空間貫通為目標,塑造東岸塘橋地塊的濱江“城市全景陽臺”,展現浦江煤炭工業文化記憶;呈現出南看南浦大橋,北觀陸家嘴城市天際線,中覽董家渡百年建筑風貌的公共空間格局;與北棧、船塢綠地互融共生,形成集聚休閑觀光、活動健身、康體養生,感知濱江文化功能的活力綠帶。
相關鏈接:黃浦江東岸22公里貫通開放,洋涇、中棧、耀華3地塊初展風姿
上海亦境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知名高校相關院系和專家團隊,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構筑“產學研用”一體的校企合作平臺。2014年開始參與共建的“復合應用型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成功入選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風景園林)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015年獲批“首批全國示范性風景園林專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并連續三年為上海交通大學生命與環境大平臺新生開設“專業觀摩課”。2018年開始,與上海交通大學開展校企合作課程“與風景的對話——景觀作品的誕生”,助力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踐操作技能的園林專業學生,同時讓非園林專業學生全面了解風景園林專業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為學生及早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增加工作經驗和就業能力提供有益的指引。
今后,上海亦境將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平臺構筑,為各高校的在校及畢業生提供暑期實習、畢業實習、聯合研究生培養的機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業能力;進一步參與校企合作特色課程建設,挖掘優質教育項目,打造校企合作創新典范,逐步實現企業、學校共贏的成效。
亦境斬獲IFLA-AAPME杰出獎等3項國際設計獎 | 喜報
2022-09-02篤行·共進 | 亦境十四周年寄語
2022-08-08劉冰:設計源于生活 聚焦內心世界 | 亦境那些人
2022-07-01亦境項目榮獲“第二屆上海市舊住房更新改造設計評選活動”優勝獎 | 喜報
2022-05-25亦境項目入圍2022年WLA世界景觀建筑大獎 | 喜報
2022-05-18同心守“滬” 亦境志愿者在行動 | 亦訊
2022-05-13乘風破浪的女性設計師:亦境設計師姚素梅入選首屆“上海市十大優秀青年風景園林師”提名 | 亦訊
2022-03-07蘇州“最美口袋公園”揭曉!亦境5個項目獲此殊榮 | 亦訊
2022-03-03職業小體驗 大大建筑夢 | 上海市揚波外國語小學職業體驗活動在亦境開展
2022-01-12人民的城市:天安千樹&北外灘·綠之丘考察記|亦行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