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規模:基地全長2公里,規劃設計總面積20.35公頃,其中建筑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2327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4年-2016年
獲獎情況:2017年度上海市優秀勘察設計項目一等獎
項目特色:規劃、建筑、景觀、燈光一體化設計。設計基于九曲河的周邊環境資源及基地條件,巧妙利用各種斜坡、臺地、擋墻,解決基地內的高差問題,分級設置場地空間,形成了親切多元的濱水空間與生態界面,構建自行車慢行系統,融入丹陽的綠道體系,同時設置新江南風格的院落式建筑空間,實現室內外空間的有機相融,設計以打造城市“客廳”的“全景陽臺、休閑綠毯”為目標,形成“一廊、兩帶、兩翼、三區、六景”的布局結構,展現“通江引河的樂活綠廊”的九曲河景觀風貌,打造丹陽地區最具特色的集健身、運動、游覽體驗于一體的開放式帶狀公園。
◎ 丹陽九曲河 ◎
鎮江丹陽市,古稱曲阿,
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丹陽老九曲河,古稱包港,
是一條“九處彎曲”“委折七十里”的河道,
早在北宋就有修建的歷史,
明清以來的歷朝歷代
都注重對九曲河的拓浚。
新九曲河,1970年代疏浚開通,
北起長江夾江,南接京杭大運河,
全長27.6公里,流域面積211km2。
2005年完成的九曲河水利樞紐,
兼具擋潮、引水、排洪兼顧通航的二等大型水利工程。
◎ 本項目基地稟賦 ◎
普善九曲河風光帶
西起滬寧城際鐵路,東至路巷橋
南至濱河路,北接居住小區圍墻
河道岸線僵直、界面單一,
水城空間割裂,
導致近水不見水,
豎向交通連接性差。
◎ 本項目在九曲河全流域的定位 ◎
串古連今的活力景觀帶
城市“客廳”的“全景陽臺、休閑綠毯”
構建“一廊、兩帶、兩翼、三區、六景”的布局結構,
展現“通江引河的樂活綠廊”的九曲河景觀風貌。
◎ 設計特色 ◎
利用“橫向透、縱向融”的設計策略,
打造“還河于城、水城一體”的濱水景觀,
橫向上,設計通過開辟透景線,
形成透水、見水、近水的濱水景觀;
縱向上,通過林蔭道或通廊節點
與周邊綠地或開放空間、慢行系統進行有機連接,
實現與城市的融合;
基于雨洪管理理念,通過設置植草淺溝、下凹式綠地、生態雨水溝等設施,將“綠”空間轉化為“藍”空間,把綠地打造成“吸水、蓄水、凈水、釋水”的“海綿型”綠地;
|
■ 利用道路兩側的綠帶設置生態雨水溝,發揮“吸水、蓄水、凈水、釋水”的功能
■ 利用耐水濕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和觀賞草,營造雨水花境
■ 雨水花境——點狀植物景觀園藝化
■ 下凹式綠地,達到緩解雨洪的功能
巧妙利用各種斜坡、臺地、擋墻,解決基地內的高差問題
|
■ 利用大草坪和條石解決高差,大草坪具有多功能性,條石同時具備坐凳的實用功能
■ 利用大條石擋墻和草坡過渡高差,緩解雨水沖刷帶來的水土流失
■ 利用擋墻和植草磚斜坡過渡高差,達到護坡、固土、緩解水土流失的功能
■ 利用擋墻和植草磚斜坡過渡高差,達到護坡、固土、緩解水土流失的功能
分級設置場地空間,形成了親切多元的濱水空間與生態界面,營建多元化、多功能的活動空間;同時,提煉文化元素,融于具有使用功能的景觀小品中
|
■ 將名人古訓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休憩廊架中
■ 木結構的長廊在地上下的光影,廊柱與橫梁形成了遠處的框景
■ 穿行于綠意中的漫步空間,兩通過植物組團的營造達到步移景異、收放有致的景觀效果
■ 貫穿全線的濱水步道,給游人親水、近水的體驗
■ 穿梭于林間的石板漫步道
■ 掩映在綠意中的籃球場
■ 以夏季觀花植物合歡為特色的兒童游戲場
新江南風格的院落式配套建筑空間,有機地融于綠地中,并通過漏窗、連廊、庭院達到室內外空間的相互滲透。
|
■ 建筑內的下沉庭院,解決基地內的高差問題,同時豐富建筑內外的景觀效果
■ 透過玻璃磚映入眼簾的修竹?
■ 新江南風格的建筑院落,月洞門既能聯系室內外空間,同時具有框景的效果
■ 掩映在綠意中的建筑院落
自行車慢行系統貫穿全線,串聯起各個不同的活動空間,并成為丹陽綠道體系的構成部分。
|
■ 自行車慢行系統串聯起各個不同的活動空間,并成為丹陽綠道體系的構成部分
■ 慢行道穿過兩側成片種植的梅花林,形成具有規模的冬景效果
■ 慢行道串聯起各類場地空間
■ 慢行道在林間穿行
面狀植物景觀專類化,營造海棠、玉蘭、梅等3個專類植物主題空間;沿漫步道兩側種植櫻花,形成櫻木花道;沿九曲河岸配置杉、烏桕等耐水濕植物,形成秋季紅葉岸。
|
■ 無患子林蔭道
■ 杉林水岸
■ 銀杏廣場:利用塔型的實生銀杏弱化建筑立面
■ 沿路盛開的多年生宿根花卉
■ 以海棠類植物為特色的兒童活動區
■ 以櫻花為特色的體育活動空間
■ 園藝化節點空間
合作設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風景園林研究所
中國淮河流域里下河地區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探索——高郵現代農業科教示范園總體規劃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我平生未見如此綺麗的景色”:扎尕那度假農莊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打開石匣,綻放人間香巴拉”——扎尕那旅游小鎮總體規劃
上海亦境鎮江古運河中段景觀及配套設施-景觀設計工程
聯動“南山北水”,激活“城市山林河南固始迎賓館設計
多層次、多路徑、復合界面建筑空間的構筑上海(嘉定)國際金融科技服務中心一期A地塊綠化景觀設計
上海亦境丹陽普善新九曲河風光帶及配套服務設施景觀設計
橫透縱融,穿古連今上海洪福寺改擴建設計
都市寺院,因地制宜鎮江市金山湖旅游商業配套設施工程(鎮江迎賓館)
借金山寺景、引塔影湖景、留現狀綠景嘉興市秀洲新區科創服務中心設計 | 亦境作品
滲透內外的靈動與均衡上海農科院奉浦園區規劃設計
簡·斂·雅東海觀音寺建筑及慈慧公園設計
“前園后寺”,因借生輝張家港香山風景區入口改造設計
提煉“香”、“古”文化,打造城市客廳鎮江市濱江旅游風光帶景觀規劃設計
山水為媒、一核兩翼,打造“天下第一江山”